
春节期间法律小贴士
发布时间:
2020-01-21
来源:
作者:
2020年春节即将到来,大家殷切期盼的假期也会如期而至。在此特提醒注意春节期间的相关法律规范,让大家在欢乐激情之外,也能顺顺当当,平平安安。
一、 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以这句诗来形容春节的聚会是再合适不过了。但是,在汽车作为交通工具的当今社会,人们要考虑的可不止尽兴这么简单。
酒驾,即“饮酒驾驶”;醉驾,即“醉酒驾驶”,无论是哪一种,都会对自身造成不利的后果:酒驾处行政拘留,醉驾则触犯了刑法中的危险驾驶罪,属于刑事犯罪。区分二者的标准是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只要酒精含量达到了80mg/100ml,就构成醉酒驾驶,反之,则是饮酒驾驶。
建议大家为了身体健康、自身名誉和公共安全,适度饮酒,杜绝酒后开车。
二、 劝酒有责。
“亳州——一个你不喝酒就没有朋友的城市”,这句话在朋友圈中广泛传播,幽默之中带着一丝无奈。它展现了亳州饭桌文化的一个侧影:劝酒有理,不喝有罪。不仅亳州,中国大部分地区的传统都是如此,尤其是春节期间,亲友聚会少不了,红白黄酒逃不掉。但大家需要知道的是,在法律上,劝酒有责。
宴席的组织者、劝酒者对饮酒者负有一定的照看、帮助等义务,且必须将醉酒者安全送达目的地。如果强迫性劝酒或者明知对方不能喝酒却继续劝酒,一旦造成对方的人身损害,组织者、劝酒者需要承担侵权责任。
三、 别让送礼变了味。
中国人讲究春节互相送礼,以作为维系亲情、友情的表达。但趁节日向国家或非国家工作人员送礼,以获取不正当利益,却成为现实的法律问题。
春节无法成为逃避行贿受贿、权钱交易的借口。我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九条规定行贿罪: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第三百九十一条规定对单位行贿罪: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以财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提请注意,“不正当利益”的解释范围非常广泛,很难作为逃避定罪的理由。
因此,请让自己在春节期间做到遵守法度地礼尚往来,不要抱有侥幸心理。
四、 烟花爆竹弊大于利。
虽然烟花爆竹能为家家户户增添年味,但为了年味而造成炸伤烧伤、大气污染,却是得不偿失的。况且,烟花爆竹留下的大面积纸屑也会对平均年龄偏大的环卫工人们造成很大的压力。
亳州市人民政府已于日前发布通告:为做好我市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2020年1月1日起,谯城区全区域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违者将被罚款、拘留。对于违反非法生产、经营、储存、运输烟花爆竹制品的单位和个人,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 常回家看看。
春节是在外奔波忙碌了一整年的游子回乡的日子,要探望老人,春节最为适宜。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又被称为“常回家看看法”,充满中国特色。该法第十八条第二款规定: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老人们有提出精神赡养诉讼的权利。但老人需要的终究是精神上的满足,天伦之乐才是老人殷切期盼的。打官司对他们来说并无益处,只会冲击双方感情。因此,趁着老人们还健在,与他们一起贴上对联和门神,抵过这即将到来的年关吧。
来源:文旅集团 汤雪薇